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基层风采 > 正文

工作札记丨绿萝纪事

作者:吴菁慧
来源:荔浦市纪委监委
摘要:刚参加工作初到预防宣教室的那年,我养了一株绿萝,它嫩绿的小叶紧紧卷缩着,怯生生地立在透明玻璃瓶里,探着脑袋,仿佛在好奇地打量着新环境。

  刚参加工作初到预防宣教室的那年,我养了一株绿萝,它嫩绿的小叶紧紧卷缩着,怯生生地立在透明玻璃瓶里,探着脑袋,仿佛在好奇地打量着新环境。

  那时的我常望着楼下谈话室进出的同事们出神,他们脚步匆匆,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埋头翻阅,在错综复杂的线索里探寻真相。看着他们,我敲击键盘的指尖总会不自觉悬停,心里想着自己所做的文字工作是否太过轻飘,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加入这支“真刀实枪”的队伍,一心只为揭开案件的迷雾。

  某天,在我写文稿时,主任突然拍着我肩膀:“下午去办案室报到。”键盘的敲击声戛然而止,我对此既激动又惶恐,便特意带上绿萝,把它安置在铁皮档案柜的顶端,俯瞰着整个办案室一摞一摞的案卷。

  我第一个参与的案子是查办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法院庭长,谈话室里,他手指反复揉搓着纸杯,“这怎么能算好处费?”他漫不经心地说,“谁过年过节没有亲朋好友送的礼物?”。我抬头看他,正见他手指在纸杯上捏出皱褶,我低头记录,敲出的键盘声响,像在给谎言称重。

  “不能只在边上听,要‘敢开口、会开口、能开口’……”领导对我当天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建议。我望着耷拉着头的绿萝,在阳光下透着疲惫的黄,我心想着“该给它施肥了”。

  之后,我常翻阅《纪检监察实务指南丛书》等书籍,我开始和那株绿萝一样,不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我的工作日志本也渐厚。当某条改进思路突然与书中原理对上,我好像看见绿萝深埋的根系顶破了硬土。

  从翻阅卷宗核对事实证据,到参与室务会议讨论案件细节,从与当事人谈心谈话,到向违纪违法干部宣布处分决定……我学会了用证据编织罗网。

  结案那天,处分决定书上鲜红的印章,让我想起之前在预防宣教室时设计的廉政海报:海报上抽象的红线此刻具象成眼前人眼底血丝,又化作党纪国法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原来那些曾以为轻飘的文字,早已淬炼成惩恶扬善的利刃,忽然明白这两段岁月从未割裂,我拍了拍长出新芽的绿萝,心想:你也总和我形影不离。

  六月的雨总是来的突然,我又回到了宣教岗,无论我在哪个岗位,绿萝始终安静地生长着,它藤蔓画出的轨迹,恰似我这些年工作的路径——看似回到原点,实则每一片新叶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在整理警示教育案例时,昔日办理的典型案件跃然纸上,成为了活生生的警示教育“反面教材”,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案例时,绿萝的藤蔓轻轻摆动,仿佛也在点头。

  办案室的老同事总打趣我“弃武从文”,我给他们看了我的宣传稿件,当“凌晨三点蹲守的剪影”“卷宗堆里熬红的双眼”这些细节化作铅字跃然纸上时,他们探身凑近的动作突然凝滞——那些曾被他们视作寻常的工作日常,此刻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文字中苏醒。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我的文字里,随着字节的跳动褪去了平日的严肃刻板,在文字构筑的光影里舒展,随着绿萝的绿叶在轻轻舞动。

  如今,绿萝又抽出了新芽,它在新土里扎根;而我也对打磨文字与查办案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同朝着目标奋力地生长着。

书记谈丨“组财村管”规范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
资源县:党建引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