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快一年了。
回望初履新职时,自己本以为带着法学专业的光环以及多年在办公室岗位积累的丰富经验,能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游刃有余,然而真正投身基层工作,才发现困难重重。
到岗伊始,我以陪谈人的身份,跟协作组的同志一起办理一起违纪违法案件,第一次参与实战,内心满是激动,进入谈话室后,我全神贯注地学习主谈人是如何把握谈话节奏,对证据链进行梳理,让谈话对象打开心扉,从中获益匪浅,也让我跃跃欲试。
“石书记,你具备法学专业素养,也有制作笔录的工作经验,下次由你担任主谈。”当谈话结束后,协作组的“老师”开始给我交任务压担子。
我对此既感到激动又惶恐,激动于终于能够“上手实操”,又惶恐于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好,不辜负这份信任。在接受“任务”后,我仔细琢磨谈话提纲,梳理案件逻辑,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信心也逐渐“爆棚”。
然而,当坐到谈话桌前,才真切体会到谈话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我精心准备的谈话节奏被打乱,问题衔接不够流畅,经历4个小时的谈话,虽然取得了部分证言材料,但与预期目标仍相差甚远。
谈话受挫后,复盘会上,协作组的同志耐心帮我分析原因,主要因为我在谈话过程中过于依赖提纲,没能及时根据谈话对象的情绪和回答调整策略。随后,我也逐渐调整了心态,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教训。
再次“开战”时,我不再刻板按照提纲提问,而是更加注重与对方的沟通交流,灵活调整问题方向。经过大家的努力,协作组终于取得了关键突破,成功获取了重要的证据材料。
这一年中,我既投身案件办理,也为群众做了一些实事,推动村内五保户危房新建,推动通组公路塌方清理、解决饮水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清醒认识到,我在专业素养、实践经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更愈发明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是对业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