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动不便,正在发愁怎么去办理高龄认证,工作人员竟然上门来帮我办理认证,真是太贴心了!”近日,灌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开展电话回访时,灌阳镇仁柜村的卿奶奶开心地说道。
4月上旬,灌阳县纪委监委在梳理职能部门和乡(镇)聚焦11个专项整治排查发现问题时,发现多个乡镇均排查出村(社区)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子女外出务工、自身不熟悉智能手机使用等原因,无法自主完成养老保险认证,导致养老保险、高龄补贴待遇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
为切实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好老年人养老金发放工作,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针对高龄老年人养老保险认证难这一问题,组建一个工作专班,下沉乡镇开展督导,压实各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责任,督促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民政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尽责,通过“镇联系村班子成员-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前期建立的“银龄服务台账”,精准锁定高龄、独居、残疾等特殊群体,采用“电话预约+定点服务+上门办理”方式,主动为存在养老保险认证困难的老年人开展入户上门认证、主动帮办等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316名半年以上未认证、104名1年以上未认证的老人完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同时协调好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造册补发因未认证而未及时发放的养老保险、高龄补贴资金,确保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小切口’整治。强化监督问责,紧盯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惠民资金补发及发放全流程,对未足额到账、延迟发放等问题严肃追责,同时加大对各类惠民资金的监督检查,通过设立村级监督联络员、开通‘码上监督’通道,拓宽监督渠道,压实部门责任,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落实到位。”灌阳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